第1376章 就只有死-《不从圣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,既已圆满诸德,寂灭诸恶,故称圆寂。

    李子冀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佛子的时候,那是在彩云山,也就是积沙寺。

    当时的佛子有些偏执,因为苦渡的背叛和对世界真相的隐隐猜测而陷入迷茫难解,他们那时候算是熟人,不算是朋友。

    只是各自有了些合作的念头,勉强也可以称作是志同道合的同道。

    后来佛子下山历练,行走天下,看了天下,也认清了天下。

    在他眼中已经不再拘泥于异教之争,他生活在这个世上,便用自己的力量去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无大小之分,遇见的每件事,他全都做的认认真真,一丝不苟。

    他从中感受到了修行的真谛,感受到了为佛的意义,他甘之如饴。

    后来入了浊世,内外世界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?

    到底是虚假还是真实?

    佛子在外面不过生活了二十年,在浊世却生活了百年,一切都那么的真实,或许正如他当初所说的一样,也许世上本就没有真假之分。

    只要你认真的对待一切,那么假的,也就是真的。

    不重要了,虚妄和现实从来都不重要,人这一生脚踏实地,踏的不是黑泥和黄土,是自己的心。

    所谓心之所向,就是真的,如此而已。

    所以佛子在浊世中牺牲自身成全了轮回,让浑浊世界再也不能诞生一只妖魔,他还了人间一个朗朗乾坤。

    那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生死这种小事和自己的心之所向比较起来,实在是不值一提。

    眼下仍是如此。

    李子冀的脸上布满了恍惚,恍惚间又看到了当年佛子死在自己面前的一幕。

    他们如今已经是很好的朋友,固然没有相处太长时间,固然只是数次见面清淡小聚。

    可他们的志向,他们的目标,他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却都是出奇的一致。

    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很怪,它很难用时间去衡量深浅,也许自小长大的玩伴,感情不如认识数月的人更深。

    也许只是见过几次面,说过几次话,就足以交托生死。

    虚无低沉着,偶有翻涌便被佛光形成的大网拦下,李子冀盯着佛子消散的地方看了好一会儿,随即又抬头看向了天空。

    那些连成网状的佛光,像是佛子尚还活着的见证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