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许青舟给自己泡了杯浓咖啡,钻进书房。 【电导率增益方程,氮掺杂提升载流子密度((n_e)):[\sigma = n_e e \mu \quad ightarrow \quad \Delta \sigma /\sigma_0 = 1 + 2.5x_N ]】 许青舟很快就进入状态,通过数学分析缩小范围,精准找到各个元素的反应路径。 “氧化钛复合物.” “GQDs修饰TiO纳米棒,提升光电流密度至 3.09 mA/cm” “氧化钛纳米颗粒通过Ti-O-C键与石墨烯结合,碳基量子点.氮元素掺杂.钛氧基体如果把它们整合一下。” 许青舟大脑高速运转,在手稿上沙沙地写起来。 半小时过去。 “把这三个东西组合起来,就会形成Ti-O-N键,也就是TiON。” 望着手稿上的东西,许青舟没浪费时间,直接打电话给赵升,“赵教授,你把B组样品里氧化石墨的碳氧结构做一下调整,用氮有机物合成红光量子点,看能不能形成稳定的Ti-N键。” “B组样品.好,三天就能出结果。” 对面思索片刻后说。 许青舟说了声“行”,视线落到手稿上。 形象点说,就好像建房子,从毛坯到精装。 原先的石墨烯量子点是钢结构骨架,氧化钛是水泥墙体,现在的问题是,不隔热,也就是锂枝晶穿透。 他们以前的氮掺杂算是加装保温层,Ti-N键可能就是最后一步,增强结构稳定性。 如果实验证明真的能形成稳定的Ti-N键,说不定真能以氮为“铆钉”(Ti-N键)锁死锂枝晶生长路径。 这仅仅是一个想法。 就算整个为Ti-N键,同时还需要解决锂离子界面锚定的问题。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。 周三下午。 宋瑶回家,发现客厅就二喵懒洋洋地躺在落日的余晖里,无奈地上楼,果然瞧见许青舟像入定的老僧一样,直愣愣地盯着手稿。 许青舟回神了,诧异:“哦?今天这么早回来?” “担心你在家饿死。” 宋瑶没好气地走过来,盘着许青舟的脑袋,“许教授,你又在家呆了两天了!” “出来了”许青舟长长吐了口气,语气前所未有地放松。 “嗯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