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研究所,前所未有的忙碌。 锂枝晶和穿梭效应两个组都在疯狂赶进度。 5月4日,研究所开了一次核聚变组的成立大会,第二天,聚变组同样已经进入了设备全面调试阶段。 许青舟比以前更忙了。 在三个实验组之间轮流跑,亲自掌握各个小组的实验进度,几乎就没歇过。 一周过后,锂枝晶小组已经交上来三份实验方案。分别从氮掺杂,金属协同效应,量子点限域效应三个方向进行材料筛选。 锂枝晶实验组。 赵升文的办公室。 “量子点本质特性尺寸依赖的量子效应,因此我们重点挑选粒径≤5 nm的量子点” 以多孔碳纳米纤维为载体的氮化碳量子点(CN),以FeCo合金纳米颗粒为组成的硫化镉量子点(CdS),以Ni-MOF衍生碳骨架为金属成分的硒化锌量子点. 目前,一共定下了12个量子点复合材料。 望着电脑屏幕的数据,许青舟微微点头,笑着说:“看到数据我就放心了,这说明我们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。” “是,正在进行的三组量子点复合材料都说明其对锂枝晶有抑制,甚至是克制作用,如果不是你,我们怎么也想不到量子点复合材料对锂枝晶有作用。” 赵升文不无感慨地说。 许青舟正看着图纸,目光停顿,指出了其中几组数据。“这三组数据电导率提升大于40%,电镜分析图中,锂沉积粗糙度 Ra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