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老许,我有个朋友搞了个垂钓的塘,等有时间一起去?” “嘿嘿,正好,我新买了根杆子” 许守云和宋世松从国家社会的发展聊到街道管理,最后又聊到钓鱼,算是逐渐在‘准亲家’的基础上成了“准钓友”。 王霞萍和张军丽的话题就更广了,大到政策问题,小到柴米油盐。 许青舟连连咋舌,明白以老许他们的高瞻远瞩,下来肯定没少联络宋瑶爸妈。 直到晚上9点,一家人才回到梧桐小区。 家里的布置没怎么变,卧室朝杂物间演化的趋势更明显,床上仍然是那套艳丽的牡丹被套,看得许青舟脑瓜子痛。 等许青舟把行李放好,一家人又坐在客厅看电视,同时也开个小会。 王霞萍把忧虑说出来:“你今年硕士研究生读完就要去留学了,你们俩之间的事情” 异地恋都艰难,更何况还是异国恋。 许青舟拿起个苹果,见洗过的,直接啃了口,笑着说道:“这我和宋瑶都商量好了,我去麻省理工,她去哈佛,俩学校相隔不远,半个小时以内就能见到的那种。” “看来你们都计划好了。”许守云点点头,有些感慨,不知不觉中,这小子考虑问题都已经周全和长远了。 “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。”王霞萍最担心这个,两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都刻意避开了这个话题,就是想私下问问这俩孩子的打算。 “感情的问题,我和你妈就担心这点,现在安心了。第二个是关于你俩出国问题——你有没有一直呆在国外的打算?” 王霞萍也是看向许青舟。 “没有。”许青舟回答得很果断。 “就是,好好的夏国人,跑到国外定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什么。” 王霞萍点头附和,从小看着这小子长大,就知道这臭小子不会喜欢生活在全都是洋鬼子的地方。 她继续说道:“咱夏国现在的发展也好啊,要放二十几年前,哪个能想到蓉城像今天这样繁荣。” “这倒是,夏国这些年的发展举世瞩目,环境这些也在变好,回来是个很好的选择。” 许守云微微点头,做父母的,当然不希望儿子出国就不回来。如果许青舟下定决心出去的话,他们不支持,但也不会反对。 孩子嘛,有自己的路要走。 许青舟啃着苹果,笑了笑,说道: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家的狗窝,外边再好,哪有自己的家乡舒服。” “等你和小瑶读书回来,就结婚,再要个孩子前几天我看到小张家那个崽”王女士开始想象起来。 “妈,先停一下。” 许青舟赶紧打断,提醒:“我和宋瑶连婚都没结呢,怎么就到孩子身上了。” “我就提前规划规划。” “您这也太提前了,我们才20岁。” “你看,你俩都20岁了,一转眼就两年过去,再一晃,你俩不就结婚了?” 许青舟撇撇嘴,说:“就算结婚,要孩子做什么,又不好玩。” “孩子是生来玩的?”王霞萍瞪着眼。 “.” 许青舟叹息,把苹果核丢垃圾桶,没纠结这个问题:“这些都还早。” 王霞萍仔细想想,虽然是这样说,但考虑孩子好像确实早了些。 “前段时间你在弄那个的什么量子的东西,没什么危险吧?” 她搜了看过,量子什么玩意儿的,玄乎得很。 “那玩意没辐射。” “我说的不是辐射,就是.比如爆炸或者,什么黑洞之类的,总之很吓人.” “.” 王女士铁定又看什么伪科普了。 第二天是周六。 吃完午饭,老许就拎着鱼竿出门,打算去甩几杆,为今晚的餐桌上加条鱼。 许青舟就去买了套新的床单,早上洗干净,晾好,经过一天太阳暴晒,晚上就能干。 洗完床单,许青舟就在家里摆烂。 王霞萍和老友们约了麻将。 窗外,蝉声低鸣,阳光落到窗台上。 许青舟眯眼躺沙发,打算先睡会儿午觉,再起来看点资料。 也许是许青舟回家的第一天,王霞萍没忘记家里边还有个儿子,刚到4点,王女士就提着菜回来了。 喜上眉梢,看样子今天赢了5元以上的巨款。 许青舟靠在厨房门口,望着老妈乐呵呵地把排骨啊虾之类的东西拿出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