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、宿命-《天判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一枚铜钱又那么大的功劳?”楚行风不解地问道。

    简兮父亲看着楚行风,根本顾不上喝酒了:“铜钱的事情你没有梦到?”

    楚行风摇了摇头:“王家祖先捡到铜钱之后,我的梦也就戛然而止了。”

    简兮的父亲拍了怕楚行风的肩膀:“这些家史都是听我的父亲说的,而你竟然能在梦中见到,看来你和我们王家的确有缘啊。”

    简兮和母亲从奶奶的房间回来,看两个人都已醉意朦胧,便笑着劝他们早点休息,简兮的父亲显然意犹未尽:“你们娘俩休息去吧,今晚我和行风住一起,我想给他讲讲王家祖先后来的故事。”

    和母亲收拾完桌子上的碗筷之后,简兮给爸爸和楚行风分别送来了一杯茶水,看着自己漂亮的女儿,简兮的爸爸满脸都是爱意。楚行风也从心里暗自发出一声感叹,此生若得简兮,别无所求。

    简兮坚持要留下来,简兮的父亲当然也不好拒绝,于是王家祖先的故事开始了。

    从香炉里捡到那枚铜钱之后,汉子便急匆匆地出门去了,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,汉子回来了,肩膀上扛着一个褡裢,前面是几斤大豆,后面是几斤高粱,这些既是他们的口粮,也是他们的种子。

    时令刚刚过了小满,对于北方来说,播种高粱和大豆还来得及。汉子匆忙地吃了两口饭,拿着一把锄头就出去了。婆娘急忙追出来:“明天再干吧,天都快黑了。”

    “过了芒种不能强种,趁这两天的时间,多锄一片地,就能多打些粮食。”

    河水静静地流淌着,温暖的夜色之中,汉子顾不得歇息,他知道,脚下这片刚刚被开垦的土地,就是他们一家老小的希望。从山东一路逃难而来,他们并没有太高的奢求,只要能让几个孩子吃上一口饱饭,穿上一件新衣,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。

    “孩子他爹,你快回来。”婆娘站在院门口,焦急地喊着汉子。

    汉子急忙扔下锄头,快步进了院子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婆娘的手里拿着汉子那件补满补丁的衣服,语无伦次地问道:“孩子他爹,昨天在香炉里捡到的那枚铜钱,你花了吗?”

    汉子看着一脸茫然的婆娘,不解地答道:“你咋糊涂了,那些大豆和高粱,不就是用铜钱换的吗?”

    “那这……这……”清澈明亮的月光下,一枚铜钱静静地躺在婆娘的手心,“崇祯通宝”四个字清晰可见。

    “刚才我想缝补一下你的这件衣服,发现铜钱还在口袋里。”婆娘愣愣地看着汉子,平白无故又多了一枚铜钱,婆娘的心里砰砰直跳。

    汉子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下午在附近的集市上,亲手把那枚铜钱交给了米铺掌柜,口袋里便空空如也了,到了晚上怎么又突然冒出了一枚铜钱。

    汉子看婆娘仍然心有余悸,小声安慰道:“明天我再去一趟那家米铺,问问掌柜的,是否已经收了我的铜钱,如果没收,我就把铜钱还给他,如果收了,那这枚铜钱就是我的,干脆我再换些粮食回来。”

    夫妻俩做梦也没有想到,就是这枚小小的铜钱,在汉子的家里生根发芽,无论汉子在集市上买回什么东西,不出几个时辰,这枚铜钱仍旧回到那件补丁摞补丁的口袋里。

    在那个兵荒马乱,人人自危的年月,这枚铜钱成了汉子夫妇俩最大的秘密。短短的几年时间,这对从山东逃荒而来的患难夫妻,凭着中国农民特有的勤劳,硬是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山脚下,攒下了一片殷实的家业。

    夫妻俩心里清楚,王家能有今天,全凭两位仙家的保佑。每天烧香磕头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,干脆为两位仙家建个庙宇吧。请来的能工巧匠不到两个月的功夫,一座精致小巧的小庙就竣工了。

    三个孩子也慢慢长大了,汉子将两个年纪小一点的送到县城读私塾,把老大留在家里照顾生意。两个读书的孩子也挺争气,先后考取了功名,做了清朝的官。

    尽管王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户,但汉子每次出门,总是穿着那件补丁摞补丁的衣服,附近的乡亲们甚是疑惑,汉子也不解释,其实他心里知道,别人看见的只是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,在他看来,衣服里藏的是一个摇钱树啊。

    留在家里的大儿子别看没读几天书,却是一副天生做生意的料,家里好几千亩耕地,还有那么多鸡猪牛羊,即使长了三头六臂也根本忙不过来,所以一口气雇了三十多个长工,吃住在家里,耕田放牧。自己则腾出更多的时间,借着母亲在娘家的好手艺,开起了布庄和染坊。

    又是几年的光景过去,但见这山脚下的王家---

    麦田翻金浪

    秋果起香尘

    牛羊漫山野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