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今日的朝会,女帝想要商讨的事情,是如何选拔新人才。 前段时间,因为赈灾贪污案的牵扯,已经有不少朝廷或地方的基层官员被定罪,如今燕国上下,急需要官员人才补充,更何况燕国已经一统南北,更是需要官员前往南方。 “诸位爱卿,有何计策?” 陈青云说道,目光开始望向江左。 如此眼神,就是为了让江左出谋划策。 朝廷的官员选拔,大多都是靠举孝廉,又朝廷重臣举荐,而后层层选拔,最终成为朝廷命官。 如此制度,自然会牵扯不少利益。 先前江左处理完冀州赈灾后,曾上书给皇上,让其开设科举,招募寒门子弟,进入朝廷当官。 但虽然计划看起来很快,可执行起来的时候,陈青云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监督。 负责执行科举考试的官员,说是从民间选拔寒门子弟,但考试舞弊等想象终归还是难以阻止,那些新选拔的官员,还是有不少靠着关系混进来的,并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。 这朝廷官员的新选拔,陈青云可是颇为苦恼。 只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,因为江左已经来到了京城,自然是会为女帝想办法。 陈青云对江左还是颇为信任。 面对陈青云那带着期许的目光,江左终于是站了出来,道:“臣认为,应早日开设科举考试,从天下寒门中选取有才能的人,为朝廷效力。” “科举?”旁人疑惑。 江左又道:“朝廷可每一年或两年,开设科举考试,从乡试,省试,到殿试,层层选拔,为朝廷各地选出最有才能的官员。” “可是那些寒门出身的普通人,怎么可能会懂得治国之道。” 此时,吏部尚书徐仁佑说道。 若是江左口中那个科举制成功实施,首先要损害的就是徐仁佑的利益,身为吏部尚书的徐仁佑,就是靠着举孝廉这选拔制度,为右党培养了不少势力。 “只有世家出身的子弟,才是更加适合为朝廷效力。” 有官员也附和道。 他们的意思,其实就是右丞相的意思。 只不过如今的右丞相吕骏,已经不便亲自出面反驳江左的意见。 “我也是寒门出身,莫非徐尚书也看不起本官?”江左面色平静道。 徐仁佑心头一惊,连连道:“不敢不敢,请江首辅莫要误会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