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一二章 夫妻团聚-《旺夫》
第(2/3)页
夫君在信上说,他最多一两日后便要出宫。出宫之后,打算顺道拜会御史中丞秦大人和谏议大夫何大人。前次在何府贺寿之时,两位大人都对他的才学都甚是欣赏。秦大人更是在乡试的事情上,帮过夫妻二人的大忙。入宫之后,又在宫中见过几次,两位大人都曾邀请他前去府中做客。加之这两位大人都和义父义母有着姻亲关系。因此,夫君想趁此次机会,前去向二位大人拜个早年。
算上拜会这两位大人,夫君在京中盘桓的时间应该在五六日之内。扣掉书信送达的两天时间,也就是说还有三四天时间,夫君便要到家了。正好赶在腊月之前,小小自然兴奋不已。
快过年了,老百姓都欢欢喜喜的准备年货。这个古老的国度,自有史以来,最为重视的节日便是春节,无论官方民间。在春节来临之前的一个月,都会开始喜气洋洋的为过年做准备,连皇宫也不例外。
眼看着就要跨入腊月,大唐帝国道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官吏的年终考评,经过吏部,兵部和礼部的汇总。也已经呈送到李世民的案头。当然,送到他手上的,是浓缩浓缩再浓缩之后的结晶。那便是各道以上行政单位的军政大员的考核接过和升迁建议。除此之外,各州、府、县级单位里,在这一年当中有重大突出贡献,需要特别奖励提拔的官员名册,亦在其中。
大明宫,太液池御书房。
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看着手中的奏章。他手上拿着的,便是那些需要特别奖励提拔的官员名册。能够进入这个名册的,自然都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大事、好事的官员。因此,李世民自然看得颇为开心。
不过,这本册子上面,有多达两百个名字。而且每个名字后面,还有这些幸运官员所作政绩的粗略描述。因此,在细细看了一百多名之后,李世民忍不住有些头昏眼花了。后面的便看得有些囫囵,亦正因为这样,其中一条信息。便被他忽略过去了:
“贞观八年五月,华阴县暴雨,山体崩塌,被埋者两百余众。时华阴县县令吴思远,指挥得当,调度有方。救出被埋者一百一十余众,民众俱感陛下与朝廷天恩。拟擢升华阴县县令吴思远,调任兰州司马。因其大孝在身,故请延迟一年,待来年开春,夺情起复!”
这份奏章,除了官员的名字之外,其余的叙述全部是用蝇头小楷书写而成。李世民细细的看完前面一百多名,囫囵过中间的几十名,又强打精神看完最后的数十名之后。拿起御笔朱批,在奏章的末尾写下一个大大的准字,便将其丢到一边。待明日用了玉玺,退还到吏部,兵部,吏部用印之后,便成为正式的命令,下发到各道各州执行。
若是李世民一直细细的观看这份奏章,吴思远的名字定然会被御笔朱批划上一条红红的杠,将他从这份擢升名单之上除名。
因为李世民听江志轩说过,亦从秦爽口中多少了解了一些吴思远的为人,对其的人品已经颇为怀疑。但是,一个小小县令,自然不可能劳动堂堂的天子亲自过问。因此,过了之后不久,他便将吴思远之事抛到了脑后。
若是此时能被他看见,想来还应该想得起来。无奈的是,李世民再英明神武,亦是一个凡人,是凡人就会犯困的。即便是上帝,不是也有打盹的时候么。因此,吴思远便这样阴差阳错的被擢升了。由从六品上的华阴县令,升为正六品下的兰州司马。至于这其中的猫腻。自然少不了商州长史陈少君的掺和,也许,京兆府少尹朱新,恐怕牵连其中。毕竟他是吴思远真正的直属上司……
腊月初二,白雪纷飞。
傍晚时分,一辆黑漆漆的马车艰难的碾过厚达半尺的积雪,吱吱嘎嘎的停在了江府门口。江志轩身着藏青色袄子,外面披着一件黑色大毫,头上戴了一顶黑色的狐皮帽。缓缓的从马车之上下来,他的这身装扮,衬托着那张白皙的脸孔,显得英气勃发。
第(2/3)页